在深圳,一个手机按键“链接”全市锻炼场所的在线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更多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新建180个都市型、楼宇型体育场地,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50万平方米,织密15分钟健身圈。而更多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更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也即将与市民见面。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我们每一个人追逐梦想、幸福成长、乐享生活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主动健身、科学健身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体现。
深圳织密15分钟健身圈既是对人们“去哪儿健身”的积极回应,也向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更进了一步。常有人调侃,“懒”和“远”是阻碍健身的两大因素。很多时候,距离让健身变成了一种“奢侈品”,不少体育场馆距离居民区太远,本来用于健身的时间更多的花在了奔向体育场馆的途中。15分钟健身圈解决的正是“远”的问题,让健身能够“触手可及”,让健康生活离人们更近。从这个意义上讲,“15分钟”不仅是一个具象的时间刻度,它也是城市服务的内涵外延,体现了城市对于健康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只有把健身落实到人们的“家门口”,才算把事情办到了人们的心坎上。
但也不得不承认,建设15分钟健身圈并非易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僧多粥少”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增加健身资源供给,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
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让优质场地资源“活”起来,使用效率提起来。许多学校拥有完善的健身场地和设施,同时它们距离居民区较近,盘活学校资源是打造15分钟健身圈的关键。实际上,学校体育场馆本身就面临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学生放学及寒暑假期间几乎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深圳此前出台过《深圳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规定》,要求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希望学校能够真正落实,在节假日以及早、晚、周末等课余时间向公众开放,也期待政府能够出台更加细化的举措,以清单形式列明开放的学校名单及具体时间,提高政策刚性,真正让优质资源提效,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
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城市边角地、公园绿地等“金角银边”空间资源,见缝插针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利用城市的边边角角建设社区体育公园、运动场地,不仅可以花小钱办大事,重要的是能够“变废为宝”,让小场地发挥大作用。拓展群众健身空间不必每次都“兴师动众”,高效建设健身空间也是打造15分钟健身圈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宜居城市不只包含了发展的概念,更包含了人文精神。恢弘大气的体育场馆是城市的地标,小而美的社区体育公园,一片适合市动的绿地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15分钟健身圈“圈”出的不仅是可丈量的城市空间,可发展的体育产业,还有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