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3月1日电 一周前,马拉松爱好者孙海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跑步记录时写道:“春天总会回来……最后一点寒意气若游丝。”作为南京江豚湾湾酷跑俱乐部的跑团发起人,孙海和他的跑友们在这个春天早早开始阶段性恢复锻炼,准备在3月马拉松季“冲一波”。
春暖花开日,健身正当时。如今,各项各类赛事在全国纷纷展开,北方春雪季喊出“抓住雪季的尾巴”,各地社区健身又热闹了起来,越来越多人正将健身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正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参加秦岭国际乡村迷你马拉松的选手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乡村公路上比赛。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翻开3月的路跑日历,可以看到每个周末都有大量马拉松、越野跑赛事“扎堆”。孙海也陷入了“幸福的烦恼”,思来想去,他决定把2023年的第一跑送给无锡马拉松。2022年锡马受疫情影响宣布延期至今年,参赛名额也顺延了过来,“我们跑团的跑友们也是四处出击,很开心看到马拉松季又回来了。”他说。
北京的近千名跑步爱好者则在上周末就完成了2023年“开年首跑”。2月25日,第51届公园半程马拉松北京公开赛在北京园博园鸣枪开跑,这种半程马拉松入园的比赛模式在过去几年里收获了不少忠实拥趸。
阳光明媚、雪质松软,这是很多滑雪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状态。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异常火爆,趁着这股东风,亚布力春雪节25日开幕,为雪季再续航一个月,滑春雪成为这个春天很多人的打卡新选项。
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一处滑雪场,教练在教滑雪爱好者滑雪。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对更多老百姓而言,身边的赛事活动也越来越接地气了。25日的吉林通化,吉林省第一届社区运动会热闹非凡,气排球爱好者刘彤所在的队伍获得了冠军,她开心地说:“社区运动会设的项目都是咱们老百姓喜欢的,现在我们那儿打气排球的人可多了,听说有这个项目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不仅仅是拿了冠军,还认识了很多球友,收获特别大。”
刚吃完午饭,61岁的退休职工于海就迫不及待地赶往济南英雄山,在这个位于济南市中心的风景区内,杠铃、哑铃、沙袋、吊环、千斤磅……各种水泥浇灌的自制器材摆放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山坳中,构成一个“天然健身房”,成为于海和很多中老年人的乐园。
自从2013年这片健身场地投入使用以来,于海就在这里锻炼,一年四季不停。“器材都是我们自己出钱出力建的,别看它们显得‘原生态’,甚至有点‘土’,但效果一点都不差。”于海说,政府相关部门和很多热心市民也给予健身场地不少支持,这里的各类器材越来越丰富。
身边的健身场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直观最普遍的感受。古老的北京天坛公园,如今因随处可见的运动爱好者而焕发出新活力。天坛公园“吉象跑”早已成为跑圈的热门线路,走在公园里,也不时能看到人们在打羽毛球、网球、柔力球、踢毽子……今年60岁的刘若洲最近半个月一有时间就到天坛锻炼身体。“这里环境好、空间大、设施完善,运动起来更舒心。”他说。
在江苏,一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服务平台将全省室外公共场所健身设施器材管了起来。通过全省各县(市、区)在平台注册账户、录入器材信息,基本实现了室外健身场地设施器材的动态管理。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表示,目前江苏室外健身设施站点9万多个,健身器材超过58万件,建只是第一步,管好才能让这些器材持续良性运转,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市民康俊梅发现,老伴开始抖空竹后,原来一顿饭只吃一个馒头,现在又多了一个馒头。“我说你这是每天锻炼身体到位了,老伴说确实挺好,我也就跟着过来学了。”学了一年多,康俊梅的饭量也增加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这项运动真是强身健体”。
强身健体,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人运动健身的初衷。65岁的济南退休工人金刚也是英雄山“天然健身房”的常客,他对记者说:“保持健康意义重大,有良好的体质,不仅自己身心愉悦,还能减轻子女的负担。”
更多中青年人也开始拾起曾经的爱好与追求。“以往总是各种理由,工作忙,家庭忙,反正运动总是能被牺牲掉的那个。”经过这场疫情,33岁的朱诚翻出蒙尘许久的球包、球衣,“回归”羽毛球场。“现在想明白了,一切忙都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但健康是1,咱首先得身体好,那就得多运动起来,我的目标不高,先把啤酒肚减一减吧。”
体育拥有强大的力量,总能在某个瞬间直抵人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月19日的深圳马拉松,罗书坚推着13岁脑瘫儿子小柏冲过终点的那一幕打动了无数人,罗书坚说:“我要让他去感受人生中的温暖和力量。”而在跑步爱好者陈启明眼中,他希望“在跑步中见证天坛公园的枝叶发芽、等待玉渊潭公园樱花盛开……在运动中感受季节变化与社会活力”。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健身热潮里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执笔记者:王恒志、吴俊宽;参与记者:王春燕、李春宇、张晨霖、张武岳、李典、王浩明、姬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