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运动角”亮相上海家门口有了更多健身去处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3-01-16 07:51:27

  周日早上8点多,上海的气温只有0摄氏度左右,但在新华路街道一块刚建成不久的蓝色球场上,一群孩子兴奋地打着球,全然不顾有些刺骨的寒意。

  而这,就是上海新华路街道在将“蓝色运动角”引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之后的线日,新华路“蓝色运动角”正式投入使用,中国女子三人篮球世界杯冠军球员张芷婷和李颖韵现场参加了揭牌仪式。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新华路的这个“蓝色运动角”,是由原本的社区闲置用地改造而成。

  场地主体呈蓝色,象征着活力与健康,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由九个区块组成,包含一个多功能投篮运动区,一个“蓝树角”树状设施互动区,及七个动物画线运动游戏区。

  “在新华路街道的中心区域,体育设施之前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们把社区闲置的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希望满足居民日常公共活动的需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作为上海市首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之一,新华路街道将篮球场引入“圈内”的想法,从一年前就开始计划实施。

  云顶国际

  随后,街道和蚂蚁公益基金会合作,借助基金会的资金,把街道里的闲置弄堂公共区域调整出来,作为社区居民公共体育的场馆。

  “这块地原本就是文化创意园区,19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园区里的企业经历了几轮变换,后来有些企业运营得不是很好,资源没有运用起来,所以我们就把它们保留下来作为公益用途。”

  就在这块新建成的“蓝色运动角”旁,还有一个由附近社区居民带着孩子一起搭建的创意滑梯,供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玩乐。

  云顶国际

  “现在弄堂里引入这块篮球场,只是一期改造。”王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新华路街道会在2023年,对园区里更多的公共空间进行改造。

  “我们希望这里作为社区活动的体验地和展示地,不仅有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还有便民设施。”

  事实上,自从上海市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至今,越来越多街道都从居住生活、交通出行、公共空间、服务设施四方面着手,营造出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温度的生活空间。

  云顶国际

  所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是要让市民在以家为中心的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享有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而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在2023年继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打造100个“美丽街道”。

  新华路街道无疑走在了“扩圈”的最前列。事实上,据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主理人何嘉介绍,在“社区居民自运营”的过程中,着力提高体育生活水平是一大特色。

  “这一块适合孩子们的运动场地,将由社区营造中心来组织社区居民自运营,家长们已经自发成立了‘自由游戏行动小组’、‘新华社区小球队’等亲子运动社群,带着孩子们在‘蓝色运动角’一起运动嬉戏。”

  在普及全民健身方面,上海这几年正在加快脚步,据上海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四成,高于全国的37.2%。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家门口的健身运动场所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需求。过去10年,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2年的1.67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44平方米,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正在不断完善。

  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快速增长,也需要各方助力,就如这个“蓝色运动角”是蚂蚁公益基金会于2022年发起的便民体育公益项目。

  项目利用楼顶、空置地块等“金角银边”,助力街道和社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地,方便社区家庭尤其是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便利、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新华路街道的“蓝色运动角”是上海的第一个,在此之前,杭州也建成了一个类似的“蓝色运动角”。

  “15分钟”是标示着时间的尺度,“生活圈”是丈量空间的维度,而当两者结合,则传递出了城市的温度。

  在1月15日,上海第一场大雪落下之前,新华街道“蓝色运动角”里的市民带着孩子提前结束了当天的锻炼。一些玩得正起劲的孩子还有些舍不得,抱着篮球,拉住父母的手说道:“等天气好了,我还要来这里打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