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解压,有氧解压,力量训练解压,在大众词汇中,解压似乎正和很多健身房的训练方式相提并论。我们甚至在一项针对
不仅如此,在GymSquare的健身用户调研中,减压相关的健身目的,位于前列。
根据精练GymSquare《2020年中国健身行业报告》,情绪管理成为38.5%健身爱好者选择去健身的原因,仅次于身材管理、健康管理、兴趣爱好。
当然,对于情绪管理,都市人需要的既包括高强度训练的情绪爆发与释放,也包括静态运动的情绪舒缓。
根据GWI全球运动健康产业报告的最新数据,以瑜伽、冥想为首的静态运动成为28.4%健身消费者调节情绪的首选课程。当然,也有成为超20%健身者选择高强度训练的搏击类课程作为情绪管理的第二选择。
像健身雕刻身体肌肉,提高力量与体能,心理锻炼(Mental Fitness)则是对心理肌肉的强化,以保持心理的健康。如果说高压的996工作,造成了都市人高压的心理状态,那么健身带来的心理锻炼,看起来正成为健身房承担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SoulCycle,还是情绪健身房the Class,甚至英国的1Rebel,在灯光、音乐和氛围上,给人以心理解压的锻炼环境。
未来的健身,是身心一体化训练的健身。如果就此来说,未来健身教练需要对训练专业度的精进,看起来用户也需要通过训练得到情绪上的锻炼。
莱美在2021年1月,对9400名线上健身爱好者进行调研发现,身材管理已经不再是绝对的健身首要目的,缓解压力(77%)、保持心理健康(77%)的训练需求已经高于减肥(51%)、体重管理(49%)。
在我们的调研中,也发现了类似结论。在采访了数位健身爱好者后,GymSquare发现,健身更多时候都会给训练者带来正向的情绪变化,可以是释放压力的发泄训练,也可以是提高成就感的享受训练。
而健身很早开始就已经不只是对身体的训练,也囊括了心理锻炼。瑜伽作为最古老的运动之一,分化出了身心训练的不同流派。比如,奉爱瑜伽强调对思想的修炼,而哈他瑜伽强调运动与呼吸的和谐,达到身心平衡。
在2019年,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把体育运动市场划分成为了体育活动、健身活动以及健心运动(Mindful movement)。尽管后者市场较小,但疫情前整个增速高达14.7%,疫情更是在全球引发了对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云顶国际
沉浸式的健身体验也能解锁情绪调节,从而达到减脂又减压。搏击课中的快速冲拳、战绳课的快速鞭打,穿梭于市井的城市跑等一系列健身活动都可以是对心理的锻炼。而高强度、强训练感的健身团课更是成为情绪训练者的心头爱。6月,GymSquare对394名团课用户调研发现,高达92.8%的受访者偏好训练感强的团课,场场爆满的战绳、搏击课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身心锻炼结合的健身场景也正在多元化。精品工作室也在打造沉浸式的情绪健身,Space动感的音乐、SoulCycle充分的氛围引导。智能健身也并没有落下脚步,Peloton在课程中加入「情绪骑行」,针对快乐、悲伤、平静、自信、高涨等不同情绪,推出不同情绪主题训练课程,促进心理健康。
而像户外障碍赛、CrossFit等赛事,更像一个里程碑,为都市生活人们提供了一个野性、挑战自我的健身场景。
心理健康平台市场逐渐火热,增长趋势不减。累计融资2.2亿美金的全球身心健康领域独角兽Calm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在今年夏天,面向国内的精神健康平台「Heartly lab」、「FLOW冥想」收获新一轮融资,瞄准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市场。
2021年6月起,以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大厂掀起了「取消996」的浪潮,率先取消大小周并限制加班的时间。
原因在于,内部消耗的内卷更为致命,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与内部淘汰的压力更是对工作者的身心束缚。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大环境下,身体容易累垮,心理压力也同样不可小觑。
快速堆积的情绪压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爆发、释放再平稳,运动健身则成为都市工作者的选择——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缓解内心压力,达成健康管理。
如果以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待运动健身对压力调节、情绪管理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短期来看,运动健身为积压的情绪压力提供及时舒缓、释放的场景,成为都市人的「情绪压力解药」。无论是来自瑜伽的呼吸调节、体式提升,还是单车课上的忘我骑行,亦或是户外障碍赛、CrossFit的完赛成就感,运动能够提供最为快速的反馈。
运动的过程会增加内啡肽的分泌,这就是让人感到欣悦的物质,也是越练越上头的原因。除了运动本身可以产生快乐抵消负面情绪,运动带来的成就感以及运动环境的积极氛围感也会帮助缓解焦虑、增加自信。
从长期来看,运动可以说是心理疾病的中药,通过提高身体不同机能,潜移默化地增强自我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一项面对228名受访者的追踪调查,云顶国际通过研究不同运动指标(心肺、力量、耐力、柔韧性)对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敏感、敌意等)的关系,结果显示:
以俯卧撑、仰卧起坐为肌肉耐力训练,训练者能够有效降低敌意、人际交往的敏感度
该研究还发现,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先天的性别差异,女性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性;BMI对整体心理状态有负面影响,即BMI越高,越容易出现心理压力。换句话说,预测肥胖的BMI指标会影响自尊心,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有氧训练对心理调节的效果同样不可小觑。面对6周的心理健康调整,73.68%参与有氧训练调整的训练者,抑郁症状有所改善,这一效果比通过表达性写作进行心理调节更为明显。而有氧训练有着更强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更加容易培养出运动习惯。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情绪负担,健身能为都市人在身材管理的同时,增强身体与心灵的肌肉。
在国外,也出现了纯心理健身平台「Coa」和「Liberate」,类似于健身,它们的创始人认为人们也应该对情绪和心理进行训练。「Coa」和「Liberate」设有直播课程、点播课程,与健身相似,开设心理团课,更有心理咨询1对1服务,以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障碍。
对于健身赛道的玩家,无论是单车SoulCyle、体能训练barrys等的精品健身工作室、还是以Peloton为首的家庭健身、或正在瞄准「心智科技」领域的运动康复品牌Hyperice,甚至Nike运动快消品牌都在试着加入心理训练的元素,以增加用户的粘性。
身心一体化训练需要的是身心训练内容的相结合。在美国,2013创立的The Class凭借着「情绪健身」为卖点,从实体课到直播课,保持着平和的训练风格化解纽约高压下的白领,在疫情冲击下的美国健身房,The Class的线上情绪健身课颇受欢迎,单日直播课可达23节。
但教练的适度引导也尤为重要,不恰当的引导时机、引导方式会直接导致训练下头。场景氛围感也是获得沉浸式健身体验的关键,使用户能够全身心投入,享受训练的舒畅。
b-monster的夜店风搏击、英国1Rebel的精品团课健身房、Space的动感单车,暗调灯光成为许多精品健身房的标志。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减低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更是一种无形的保护色,让场景里的用户能够更加自在的释放情绪、感受沉浸式训练。
音乐和气味也是场景氛围感的重要角色。以颂钵疗愈为例,借助敲打颂钵发出的音色与频率,帮助用户更好的进入放松状态;不少瑜伽馆,会将瑜伽练习与香薰相结合,舒缓情绪的压抑。
这些形态多样的健身房,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重新发展起来。不论从团课、瑜伽,还是疗愈等不同形式切入健身,其在心理锻炼上的共同特点,或许是未来健身房形成强社区粘性的必要之路。
未来健身者去健身房减脂,更为减压。而未来的健身,也有可能是身心一体的健身。